经过了前5期的讨论,相信大家对电子商务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。第1期我们从最基本的电商101讨论到大马电商概况,我们也讨论了一些做电商的入门须知。第4期我们讨论了平台的选择分析,然后上一期我们讨论了一些电商行销基本功。 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些可以避免电商商家们在创业时经常犯的错误。之前我们讨论大马电商概况的时候有讨论过一些(有兴趣的读者可到我的网站找到),除了对市场的成熟度等必须清楚掌握之外,我今天将根据我的经验列出电商创业5大忠告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 (一)注册公司 曾经有人告诉我,他创业的方式就好像做project,等到有成绩了才开公司。最重要的是他的所谓"电商创业project",是有合伙人的。首先我要阐明的是,根据《2012年消费者保护法令》,所有网店,包括面子书网店,都必须在进行交易的平台或网站列名生意名字和注册商号,联络方式等,否则属不合法。第二,我认为做生意最不理智的就是没有把利益分配等列明,到赚钱的时候(不赚钱的时候往往没问题)就很可能出现股东之间的利益纷争。就算是小本经营,要做生意就要正正当当的注册,加上消费者的电商意识提高,顾客多数选择相信注册商家多于个人户口。长远来说商业注册对商誉很重要,包括银行贷款等都会把这些纪录计算在内。 (二)条款与细则 许多商家都对网站的条款与细则掉以轻心,就算抄也抄不好,忘了把被抄的公司名字给换掉。其实条款与细则对网站非常重要,尤其是电商网站。不要以为顾客不会读就掉以轻心。相信我,大马消费者的电商意识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这些细节了。由于电商网站往往需要保存顾客的资料,根据《2010年个人资料保护法令》,商家必须列明隐私政策以阐明对所收集资料的处理方式,否则属不合法。除此之外,电商网站的条款和细则也可以对买家和卖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。譬如说退货退款政策,运送政策等都会在重要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 (三)运送费计算 第3项电商商家在初创的时候最常忽略的细节,就是运送费费用成本,这个部分可能成为很多初创电商失败的致命伤。各个运送公司的价钱各有不同,而且各有千秋。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商品,经验告诉我们Poslaju是其中一个最好的选择。如果邮寄到国外则有几种不同的运送方式,如船运和空运的价格就差非常多,而其中更有重量和平方尺寸两种算法,必须衡量过才能确定。我们自家电商APP,Prinit,在发行国际版的时候就犯过这个错误。当时我们根据提供的价钱表沿用我们一贯的包邮政策来定价,可是由于忽略了运送方式的价差导致了亏损。我的建议是最好把货品拿到邮局或运送公司查询,最好是包装好,这样可以更准确的估算运送费成本。 (四)付款方法 根据调查,大马超过70%的网上付费是使用网上转账方式。本地网上支付公司如iPay88及MOLPay都有提供这种服务。这些支付中介公司提供平台和技术,并从每个交易收取3-5%的手续费。另一个选择是PayPal,虽然大马的渗透率偏低,并只能用信用卡付费,可是胜在国际通行,对想做国际生意的商家非常适合。当然还是有一些商家喜欢用手动转账方式,就是把户口号码给顾客,再让顾客自己转账或到ATM付款。其实如果预算允许的话,我建议架构网上付费系统是必须的。第一个好处是能让顾客马上付费,比起手动付款可能面对的顾客不付款或延迟付款的情况相对安全。第二是由于网上付费有中介公司的一定程度的保障,顾客会对有网上付款系统的电商相对比较信任。 (五)市场营销 千万别以为顾客会找上门。网上竞争比现实激烈,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国际平台上竞争。电商商家最不可原谅的错误就是忽略行销。商家视行销预算为负担,其实不然。只要有正面的投资回报,行销预算是几乎免费的。举个例子,如果1令吉的开销可以为商家带来1令吉10仙的利润,那么这个投资就赚了10仙。即便是只带来1令吉的利润,也就是说收支平衡,商家还是赚的。因为我们必须计算到有一部分的顾客会第2次购物,那么这个顾客就会带来更多利润。商家必须非常清楚一些很重要的指标,如客户价值,客户成本等,才能非常清楚的预算并衡量行销的损益。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更详细的讨论更多关于行销的经验。 基本上这些就是我看过的,最常发生的错误。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各种电商行销平台,策略战术等,再根据个别的个案深入探讨电商行销。 (刊于2015年2月11日,星洲日报《新媒体》副刊)The post 《专栏:电商解密》解救电商必犯5大失误 appeared first on Tribeup.